中国电信提醒您:通讯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话(移动电话、固定电话、IP电话)、短信、网络(如果电子邮件、QQ、微信)、信件等媒介设置圈套、发布虚假信息,骗取他人较大数额财务的行为。
如您遇到通讯诈骗,请立即致电10000号进行举报投诉!
通讯诈骗的具体形式有:
一、利诱型通讯诈骗
1、虚假中奖信息诈骗。作案人利用事主投机致富的侥幸心理,以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
2、网络购物诈骗。作案人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廉价商品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要求先垫付"预付金"、"手续费"、"托运费"等,并通过银行ATM机骗得钱财。
3、发送虚假返还税费短信进行诈骗。作案人事先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购车(房)人详细资料,以国税局或财政局工作人员名义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车(房)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或“领导电话”以骗取事主信任,一旦事主与上述电话联系,即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骗受害人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4、虚构股票、期货、现货走势的诈骗。作案人以股票证券公司或融资担保公司的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的方式发布虚假内幕消息,说明其指定的个股、现货等与上涨走势吻合,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又以索要咨询费或投资失败为由诈骗钱财。
5、贷款诈骗。作案人针对需要小额贷款的群体,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发布虚假贷款信息,一旦有事主与其联系,则以收取贷款人保证金、利息等名义,骗取事主钱财。
6、利用网络游戏、QQ、微信等发布虚假中奖信息实施诈骗。作案人利用网络游戏账号、QQ账号、微信账号、淘宝账户发布用户中奖的虚假提示信息,诱骗事主拨打虚假的“客服电话”,再以缴税、邮资等名目进行诈骗。
7、虚构招聘广告诈骗。作案人以招聘业务员为名,发布虚假广告信息,事主一旦与其联系,便以收取“介绍费”、“培训费”、“服装费”为由实施诈骗。
8、预测彩票信息诈骗。通过互联网发布虚构的预测彩票(六合彩)信息,实行会员制,通过注册会员,预测中奖号码,收取会员费、保证金、税金等实施诈骗。
9、发布出售二手汽车、特价飞机票、火车票的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犯罪作案人在网络上发布该类信息后,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作案人便以需要订金等形式要求被害人汇款。
二、避害型及恐吓型通讯诈骗
10、"假车祸或摔伤住院"为名的诈骗。作案人在预先了解事主及其子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事主子女上课(或上班)手机关机的期间,冒充医务人员或学校辅导员等身份,通过打电话给事主家人或朋友,谎称其子女“出车祸”或“上体育课摔伤”住院,急需汇医疗费为由进行诈骗。
11、虚构绑架事实的诈骗。作案人给事主亲人打电话,谎称事主孩子被其绑架,并模拟孩子的哭声、叫喊声,从而骗取事主钱财。
三、招摇撞骗型通讯诈骗
12、冒充熟人诈骗。作案人通过拨打事主电话冒充其外地熟人、朋友(首次拨打,往往是以“你猜我是谁”“还记得我么”等语言套近乎,骗取事主信任),谎称来本地出差办事,以出车祸或嫖娼、赌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要求事主通过银行汇款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13、冒充上级领导进行诈骗。作案人通过电话方式冒充上级领导以“亲属发生交通事故”、“亲友生病急需用钱”或者组织活动等理由,诱骗当事人转账或借机推销商品进行诈骗。
14、冒充通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作案人拨打事主家中电话,谎称其家中电话欠费,并通过任意显号软件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行诈骗。还有的作案人使用任意显号软件冒充“10086”等运营商官方客服电话以“返还话费”为名实施诈骗。
15、冒充司法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作案人谎称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帐号被人利用进行犯罪(如洗黑钱、涉嫌诈骗等),需要冻结为由,要求事主“配合调查”并按照其指示进行转帐操作,将账号内存款转入所谓“安全账户”骗取钱款。
16、冒充公安机关以当事人被处理为由进行诈骗。作案人电话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当事人亲友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处理,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才能获释等理由骗取钱财。
17、冒充银行客服中心工作人员诈骗。作案人谎称事主账户安全受到威胁,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到指定账号上实施诈骗。
18、盗取QQ帐号诈骗。诈骗人事先通过盗号软件盗取QQ号码使用人的密码,并通过异性聊天的方式诱使对方打开视频或使用强制视频软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冒充当事人与其好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QQ号码使用人视频播放给其好友观看,以骗其信任,最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向好友借钱,从而诈骗钱款。
19、盗取网游账号诈骗。作案人通过盗号等方法获取当事人网游账号,再通过登录账号冒充当事人对其亲友实施诈骗。通常该类诈骗主要针对网游所属的虚拟财产。
20、冒充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发送虚假银行卡消费信息进行诈骗。作案人冒充银行、金融业工作人员,向事主发送虚假消费信息,谎称事主的账号于某地产生消费。当事人一旦拨打其提供的电话,作案人就会要求其按照指示去ATM机操作,并一步步引导当事人将卡内存款转账至作案人的账号上。
四、守株待兔型通讯诈骗
21、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进行诈骗。作案人先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银行(或其他银行);账号:XXX,谢谢!”之类的短信,事主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债权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把款项汇到某指定账户,核实之后,追悔莫及。此种诈骗作案人往往是误打误撞,恰巧事主正准备办理汇款事项,因粗心大意来不及多想,结果把钱款“给”错了对象。
22、采用“呼通即停”的手法进行诈骗。作案人海量呼叫不特定人群,一旦呼通,立即挂断,被叫方如回拨来电号码,要么当即被扣去巨额通话费用,要么被电话语音提示迷惑,导致个人的帐户信息泄露。
23、利用ATM机诈骗。作案人采用破坏ATM机、制造故障或者伪造ATM机的方式,妨碍当事人正常提款,并在网点张贴虚假的银行客服电话,诱骗当事人拨打该电话咨询,并引导其将卡内资金转账到特定的账号上。
24、涉及违法犯罪号码公示:http://sc.189.cn:8009/activity/2016/wffz/index.html